零跑,跑进困境?

2023-08-12 09:35:54 来源:爱卡汽车网

“反向”合作成了现在车市的热门话题,大众和小鹏配对之后,再次传出消息称零跑也被盯上了,据传大众旗下捷达正在和零跑“暗中勾兑”,二者将目光瞄准在了入门电动车领域。


【资料图】

零跑在近三年左右的时间当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势力品牌逐渐走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视野当中,在去年实现了10万辆的交付,并且多次跑进销量榜前三的位置。

那么在这种有销量、后续又可能有合资品牌合作的情况下,零跑是否正在进入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向?或许答案并不是这样,如今的零跑可能跑进的是一个让自己难受的困境。

盈利与降价,陷入矛盾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成为了主旋律,特斯拉的多次价格调整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降价先驱”的印象,但是如果说零跑不输特斯拉,你会相信吗?

3月的零跑新品发布会当中,除了产品之外,零跑最大的动作就要数对自家产品的价格下调,其中C11、C01、T03均大幅降价,其中最高幅度甚至达到了六万元;无独有偶,随着车市下半年的开启,零跑在8月1日再次官降,最高降幅为两万元。

零跑在进入大众消费者视野的时候,最吸引人的一点其实就是品牌旗下产品整体的性价比极高。新能源市场的产品目前整体的定位和价格都是要比传统燃油车要高不少,能做到亲民价格的一半还是依靠大厂的规模化效应。

至于新势力很多品牌,很多都在做高端,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往高了做会更容易回本,但是零跑则不然,像C01、C11这两款车一个是中大型轿车,一个是中型SUV,售价竟然能低到15万以下。

这帮助零跑在销量上实现了提升,刚刚过去的7月零跑销量达到了14335台,月度销量持续增长。本就价格比较实惠的零跑又在一步步地放低自己的身段,用更低的价格去换取销量,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零跑是在用产品的成本定价,但是这一做法对其后续的发展实则是留下了隐患,亏本经营如何盈利?

盈利是现在零跑最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要知道零跑是现在新势力品牌当中唯一一个毛利率为负的品牌。

从2019年到2022年,零跑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44.3%、-15.4%,虽然逐年有向好趋势,但是随自身目前以价换量数据上升,零跑更是越卖越亏,其营收数据佐证了这一点,同样是这四年的数据,净亏损分别是9.01亿元、11.00亿元、28.46亿元、51.09亿元,亏损数据逐年扩大。

现在再看零跑所获得的量,可能都是这些亏损换来的,更像是自己赔本赚吆喝,快速扩张与扭亏为盈这是零跑目前在干的两个主要的事情,但是若想改变其中之一,似乎又会对另一方面产生影响,这就让零跑陷入了一个令人纠结的循环。

靠入门产品T03作为进入市场开局的零跑在目前的环境当中注定会面临难以向上的问题,再加上现在坚定地走性价比路线,那么现如今零跑有了技术输出的机会,是否能够让其对自身后续的发展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

自己搞技术终见回报?

全栈自研这是零跑一直在讲的一件事情,目前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电子电器架构、软硬件等方面,在此前受到关注比较多的就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等,在月初零跑又发布了“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对此,零跑朱江明称零跑不仅是一个整车制造商,未来也将是核心技术输出公司,并且还透露零跑基本确定和海外车企形成了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授权的合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电驱,也就是开头我们提到的“坊间传言”。

话说回来,现在中国品牌确实是在新能源领域有着不错的进展,尤其是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多个级别的产品上面普及,这时有一个问题,就是零跑的技术到达了什么水平?输出又能输送到什么级别的产品上?

现在这个时代,高水平就需要高投入,零跑在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主推产品的关键期研发经费为14亿,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平均下来每年约4.7亿元的研发投入,且不说特斯拉同期平均每年120亿的投入,这个数字和蔚小理也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尽管零跑表示其研发费用如此之少是依靠其内部的高效与前期储备,但是和市场当中其他品牌相差过大的研发经费还是让消费者对其自研技术的厚度存疑。

从目前零跑所展现的定位,再加上绯闻合作对象的定位,那么很明确,未来若真能牵手成功,所涉及的领域就是新能源合资入门产品,那么这类产品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当中的竞争前景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目前已经足够拥挤,换句话说就是留给新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多,那么这种低价新能源产品入市后的竞争力在哪里?如果仅依靠合资的名号,那么显然这是上一个时代的老思路了,毕竟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在产品力上完全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地位。

并且不要忘了主流合资品牌未来在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像大众的ID在降价后也不愁卖,那么这种大合资品牌后续通过价格调节的手段也会对这种低价合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零跑自己也是身处这个区间的品牌,若是与捷达牵手后,潜在竞争这件事情也是无法避免。

所以说搞技术输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或者说是百利无一弊。

零跑走的这条路其实挺难的,品牌向上发展的道路必须要走,但久居下沉市场难免向上乏力,此外从自研的角度来说,暂且不管含金量几何,这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见到成效的事情,短时间内必然是收效甚微,甚至是需要凭借自身技术的坚实程度去熬过淘汰赛。【iDailycar】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